天王的演唱会上抓到了那么多嫌疑犯,你是否担心自己在公众场合也被人脸识别,隐私受到侵犯呢?别担心,你要的技术来了。
能对抗 AI 的只有 AI
▲ 照片过滤效果. 图片来自:Mail Online
别盯着照片看了,经过过滤器处理的照片,人眼是看不出差别的,它专门欺骗人脸识别系统。参与项目的研究生 Avishek Bose 说:
破坏性人工智能可以“攻击”人脸识别正在搜索的神经网络。
这个过滤器完全针对人脸识别的算法开发,人脸识别系统搜寻脸部的某一特征,破坏性 AI 就可以调整这一特征,使其变得模糊难以识别。
研究人员控制种族、光照条件和环境等参数,对 600 多种组合条件进行测试后发现,它可以将原本可检测的面部比例从接近 100% 降至 0.5%。
这种“敌对训练(adversarial training)”的深度学习技术,引导两个算法进行 AI 的军备竞赛。算法互相对抗,互相学习,就像是你和“隔壁家小孩”的关系,“隔壁家小孩”的优秀是促进你努力的动力。
大数据技术侵犯隐私
强大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捉到逃犯,但也容易侵犯隐私。
▲ Facebook Photo Review . 图片来自:The Indian Express
社交媒体使用的人脸识别系统,在用户每次上传照片或视频时,可以提取用户身份信息,甚至通过“定位”提取用户社交圈其他人的信息,形成大数据。
使用该人脸识别系统的 Facebook 开发了对应的功能“Photo Review”,保护用户的肖像的知情权和控制权。但这与早年推出的“标记”好友功能一样,都是基于人脸识别的大数据收集,也有个人隐私泄露的可能,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关闭功能。
今年 3 月,Facebook 数据泄露事件发生,引起巨大震动,对大数据的质疑声四起。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扎(马克·扎克伯格)不得不出席美国国会,接受议员们的盘问。
▲ 淘宝识图. 图片来自:中关村在线
日常生活中,照片识别搜索用得最多的,难道不是购物 App 吗?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,让你跟街上看到的鞋子、包包一样,只要通过照片识别搜索,就可以马上确定“身份”。
可是人毕竟不是某个牌子的包包,合理地拥有保持“神秘”的权利。过去在网络上想要“人肉”一个人,网友们要上天下海,进行大规模“手工协作”,而现在每一张脸都产生唯一的代码,携带一切身份信息,“人肉”只需要几秒。
▲ Stoneman《人肉搜索》. 图片来自:YouTube
换言之,社交媒体的数据一旦泄露,通过“照片”就可以轻易得到想要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。大数据不仅可以捉住看演唱会的逃犯,还给潜在罪犯提供犯罪途径。
这个可以对抗人脸识别的过滤 AI 目前尚未公开,研发团队希望未来通过应用程序或网站开放技术。
也许很快,我们就能通过该算法,把自己的脸加密,但逃犯们也可能利用对抗人脸识别的算法逃避追捕。为保障演唱会安全,人脸识别算法要努力升级了。